1.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?
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的台风命名工作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共同负责(包括11个国家和3个地区:柬埔寨、中国、朝鲜、中国香港、日本、老挝、中国澳门、马来西亚、密克罗尼西亚、菲律宾、韩国、泰国、美国和越南)。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称,组成一份共计140个名字的列表。这些名称按提供者的顺序依次使用,循环往复。例如,2024年首个台风会使用柬埔寨提供的名称“达维”,第二个则使用中国的“海葵”,以此类推。
这一命名系统始于2000年,由世界气象组织(WMO)台风委员会制定,旨在促进区域协作和防灾统一性。名称需满足易于发音、无不当含义等条件,且通常反映提供地区的文化、自然或人文特色。例如,中国提供的“木兰”源自历史英雄花木兰,日本提供的“小犬”寓意星座,而菲律宾的“西马仑”则是一种本地野牛。名称的循环使用意味着每个名字可能多次出现,但一旦某个台风造成重大灾害或损失,该名称会被“除名”(如2024年除名的“艾莎尼”),由提供国替换新名,以志纪念并避免敏感联想。
2.中国内地提供了哪些名字?
- 海葵 (Haikui) – 一种美丽的海洋生物。(注:图片中此名称为红色,代表是2024年更新替换的新名字)
- 银杏 (Yinxing) – 被誉为“活化石”的珍贵树种,是中国的象征之一。(注:图片中此名称为红色,代表是2024年更新替换的新名字)
- 风神 (Fengshen) – 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风的神仙。
- 杜鹃 (Dujuan) – 一种常见的鸟类,同时也是杜鹃花的名称。
- 木兰 (Mulan) – 源自中国民间传说代父从军的女英雄“花木兰”。
- 悟空 (Wukong) – 源自中国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中的神话人物“孙悟空”。
- 白鹿 (Bailu) – 一种白色的鹿,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祥瑞的象征。
- 海神 (Haishen) – 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海洋的神仙。
- 电母 (Dianmu) – 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闪电的女神。
- 海棠 (Haitang) – 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著名观赏花木。
3.“桦加沙”的由来:菲律宾的文化印记
“桦加沙”(英文名Ragasa)是菲律宾在2024年新更替的台风名称,位于命名表的第11列(菲律宾提供)第3行,以红色字体标注,替代了此前除名的旧名。菲律宾作为台风频繁光顾的国家,其提供的名称多源自本地语言(他加禄语或方言),并常与自然力量、动植物或民俗意象相关。“Ragasa”在菲律宾语中意为“冲击”或“迅猛”,常用于形容波涛、狂风或突然的爆发力。
4.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的台风名称汇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