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1. 剧情梗概
几万块 vs 500块?
拥有三十年餐饮经验、曾任希尔顿洲际酒店行政总厨、手握金厨奖的特级厨师隋坡,商单报价数万人民币甚至更多,MCN 机构给他的商单分成只有500 元。
2. 名厨的“下凡”与MCN的“算盘”
隋坡,一个在传统餐饮界早已功成名就的名字。他选择拥抱互联网,与MCN机构合作,初衷或许是希望借助新媒体的力量,将精湛的厨艺和深厚的餐饮文化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。这本应是一场双赢的合作:名厨获得流量与影响力,MCN机构则收获优质内容与商业价值。
然而,现实很快偏离了理想的轨道。据隋坡及其团队透露,合作期间,双方在账号运营理念上产生分歧,最终导致隋坡选择离开。但离开并非风平浪静。MCN机构试图控制其原账号,对隋坡与助理小李重新开设的新账号进行打压,甚至通过投诉下架新账号的视频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隋坡爆出的商单分成细节:一条商单,MCN机构仅分给他500元。对于一位在业内享有盛誉、正常商单报价数万人民币的顶级厨师而言,这500元无疑是一种近乎侮辱性的“酬劳”。这种巨大的落差,恐怕是隋坡选择毅然决裂的核心原因之一。
MCN机构似乎并未意识到这种分配方式的荒谬。相反,他们试图通过发布视频,暗示隋坡的成功是其一手打造的功劳,字里行间透露出极强的控制欲和自我中心主义。这种将创作者个人积累、过往教育和专业沉淀全然抹去,将其劳动成果归为公司“栽培”的做法,无疑是许多MCN与创作者矛盾的根源。创作者的价值,绝不仅仅是镜头前的那几分钟,更是背后数十年如一日的专业积累与人生阅历。正如隋坡团队所言,即使请文案,也无法完全替代个人的经历与心得。
3. “巨婴式公关”:一场自毁长城的表演
在隋坡选择离开并另起炉灶后,MCN机构的一系列公关操作,更是被网友戏称为“巨婴式公关”,堪称灾难级别。
面对隋坡的指控和网友的质疑,该MCN机构发布了一篇公关稿,试图通过法律辞令来证明自身行为的合理性与合同的有效性。然而,这篇公关稿不仅未能平息舆论,反而火上浇油。
网友们敏锐地指出,MCN机构在合同中可能利用了信息差,与隋坡签订了极度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模式。这种利用创作者对新兴行业规则的不熟悉,来攫取超额利润的行为,本身就与商业诚信背道而驰。更令人不齿的是,这篇公关稿在试图自证清白时,竟然暴露了合同的保密信息。这种为了“赢”而不惜违反契约精神中保密原则的行为,再次印证了其不专业的本质和对规则的漠视。难怪有网友评价其为“我这辈子见过最下饭的公关操作”。
这篇公关稿的“巨婴”之处还在于其完全无视观众的情感与立场,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隋坡的指责与暗示,甚至不乏煽动网络暴力的言辞。它似乎完全不理解,观众喜爱的是隋坡老师的专业、真诚与匠心,而不是一个冰冷、算计、试图将功劳簿写满自己名字的机构。公关稿前后矛盾的逻辑、居高临下的姿态,以及对核心问题(如500元分成)的避重就轻,都让其显得苍白无力,反而坐实了网友对其“压榨创作者”的印象。
4. 荒谬合同背后:被“情怀”套路的功成名就者?
MCN机构这种嚣张的气焰和看似“有恃无恐”的态度,想必他们手中握有对隋坡不利的合同条款,在法律层面上占据了某种优势。这不禁让人疑惑:以隋坡老师的社会阅历和专业地位,为何会签订这样一份近乎“卖身契”的荒谬合同?
有分析认为,MCN机构在最初接触隋坡这类在传统行业已有建树的“大咖”时,往往不会直接谈钱,而是大打“情怀牌”。他们可能会描绘一幅“弘扬传统文化”、“为中华饮食文化传播做贡献”的宏伟蓝图,用“实现自我价值”、“提升行业影响力”等概念来吸引这些在物质层面已无太多匮乏,但渴望在精神层面获得更多认同的成功人士。
对于许多在某一领域深耕多年、略有年纪且功成名就的业内翘楚而言,这种“情怀牌”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。他们可能在厨艺、技艺上登峰造极,但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网红流量产业面前,却如同新手。隋坡老师拥有三十年的餐饮经验,在厨房里他是运筹帷幄的大师,但面对MCN精心设计的合同陷阱和复杂的流量游戏规则,他可能就显得“单纯”了许多。这种信息不对称,以及对新领域规则的陌生,很可能就是导致他陷入被动,无法获取本应属于自己的合理收益的关键原因。
5. 警钟为谁而鸣:每一位创作者都应补上的认知课
隋坡与MCN的纷争,绝非孤例。它揭示了当前MCN行业与创作者之间普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:
-
信息不对称与合同陷阱:MCN机构往往更熟悉行业规则和法律条文,容易在合同中设置对自身有利的条款,而创作者,尤其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创作者,很容易因缺乏经验而签署不平等条约。
-
价值评估的错位:许多MCN机构倾向于将创作者的成功归功于平台的推广和运营,而忽视甚至贬低创作者自身的专业积累、个人品牌和独特价值。这种错位导致了在利益分配上的严重不公。
-
短期逐利与长期发展的矛盾:部分MCN机构过于追求短期商业利益,通过压榨创作者来实现快速变现,而忽视了对创作者个人品牌的培养和长期发展的支持。这种短视行为最终会损害整个内容生态的健康。
-
控制欲过强与缺乏尊重:一些MCN机构对创作者的控制欲过强,试图干涉内容创作的方方面面,甚至在合作结束后依然试图控制账号和资源,缺乏对创作者独立人格和劳动成果的基本尊重。
隋坡的遭遇,给所有内容创作者,乃至所有在商业合作中可能处于信息弱势一方的人们,都敲响了警钟。它告诉我们:
-
提高认知是前提:在进入一个新领域或签署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之前,务必尽可能地去了解相关的行业规则、商业模式和潜在风险。不能因为对方画的“饼”太大太香,就稀里糊涂地签下自己的名字。
-
专业事交给专业人:在涉及合同、法务等专业领域时,寻求专业律师或顾问的帮助至关重要。他们能够帮助你识别合同中的潜在陷阱,维护你的合法权益。
-
明确自身价值与底线:创作者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核心价值所在,并在合作谈判中坚守自己的利益底线。不要因为一时的“情怀”或对未来的不确定预期,而牺牲掉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-
警惕“画饼”与口头承诺:任何重要的合作条款,都应该白纸黑字地体现在合同中。对于那些天花乱坠的口头承诺和不切实际的宏大愿景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。
6. 结语:MCN应该尊重创作者,创作者自己也需要提高认知
隋坡老师的团队表示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,这无疑是一条艰难但必要的道路。对于创作者而言,从过去的经历中提取价值,本身就是一个消耗巨大的过程。MCN机构的错误在于,它们往往将创作者的个人沉淀与过往教育所积累的“势能”,简单粗暴地视为公司投入资源后产生的“成果”。
大家理想中的、健康的内容生态圈,必然是建立在对创作者价值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。但是现实中更多时候还是要靠自己来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,而不是寄希望于对方的道德水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