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1. 中国城市格局
中国一共有23个省会城市+4个直辖市+5个非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市,名义上有32所大城市。
对这32座城市,通过千万级人口、科教文卫、经济总量等指标来过滤,剩下大概10所。
这10所里面,北京上海是当之无愧的王者,广州略显颓势但底蕴仍在,深圳正补齐短板但尚需时日。
10所里面的5-10的具体座次,取决于历史的进程、上面的构想、自身的努力等诸多因素。但毫无疑问,这6所城市都是已经拿到门票、有资格进入门内的玩家。
武汉已经和春秋战国的楚人一样,已经有了角逐天下的基本条件。
2. 武汉的市名由来
武昌、汉阳、汉口,三镇合一为武汉,以武兴汉。
- 武昌,三国时期孙权争夺荆州,在今鄂城建都,并更名为武昌,取“以武治国而昌、武运昌隆”之意。
- 汉阳,山南水北为阳,汉阳即古汉水之北。
- 汉口,汉水入长江之口。
武昌、汉阳、汉口、武汉的“汉”来自于汉水汉江,和汉朝、汉族、汉人的“汉”是同一个汉。《诗经·大雅·江汉》里就有对江汉的描述,“江汉浮浮,武夫滔滔”,“江汉汤汤,武夫洸洸”,”江汉之浒,王命召虎“。
关于武昌、鄂州、江夏、夏口等地名的流转变迁,感兴趣的可以去自己了解一下。
3. 武汉的历史脉络
“武汉古代都泡在云梦泽里,一无所有,明清之后才有发展”, 这种论调是非常粗浅的。
- 新石器时代
- 商代早期(约前1500年–前1300年)
- 黄陂盘龙城遗址,青铜器 – 典藏 – 盘龙城遗址
- 盘龙城遗址具有重要的意义,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、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,目前只发掘一小部分,许多隐秘有待后世发掘研究。而江汉平原的荆门市有屈家岭文化、石家河文化,这三者之间非常具有想象空间。
- 商周时期 (约公元前1046年-前476年)
- 黄陂鲁台山周代遗址,楚式青铜器、漆器。
- 郭元咀遗址
- 春秋战国(前770年—前221年)
- 楚国核心在楚纪南城(荆州),武汉作为楚人的重要城市,集物流中心,军事基地于一体。江夏赤矶山出土过战国铜剑、箭镞。同时利用夏口,依托长江、汉水形成早期市集,流通楚国产漆器、丝帛与吴越盐铁。
- 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“过夏首而西浮兮”。
- 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“乘鄂渚而反顾兮,欸秋冬之绪风。”
- 秦(前221年—前207年)
- 江夏金口秦墓,有秦半两钱、素面灰陶罐,反映出和秦文化的交流。
- 汉(前202年-220年)
- 江夏郡,水陆枢纽,军事重镇。
- 却月城,荆州刘表的部将黄祖所建,并作为江夏郡的郡治所在地,位于今武汉市汉阳区月湖附近。
- 鲁山城,荆州牧刘表之子刘琦继任江夏郡太守,在今汉阳凤凰山南修筑了新城江夏城,后更名鲁山城。
- 三国至南北朝(220年–589年)
- 孙权223年筑夏口城(今武昌蛇山)。
- 隋唐五代(581年–960年)
- 鄂州崛起,隋置鄂州(治江夏,今武昌),唐代成为长江中游商贸中心。南市(武昌鹦鹉洲)是唐代长江最大商港之一,李白“万舸此中来,连帆过扬州”。
- 宋元(960年–1368年)
- 经济与军事重镇,岳飞屯兵武昌(南宋):驻军七年,遗存岳飞亭(武昌蛇山)。陆游《入蜀记》载武昌“市邑雄富,列肆繁错”,汉阳“贾船客舫,不可胜计”。
- 明(1368年–1644年)
- 朱元璋废行中书省,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“三司”衙门,衙址均设在武昌。其后又设置湖广巡抚、总督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,也多驻地武昌。
- 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,其家族共八代九位楚王,经营武昌城274年。现有明楚王墓,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。楚昭王朱桢就藩武昌时,在蛇山之阳营建楚王府的同时,在洪山重建宝通寺,因此宝通寺具有皇家寺院身份。
-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,汉口形成商贸市镇,范锴《汉口丛谈》载:“汉口镇,天下货物聚买第一大码头。”
- 清(1644年–1911年)
- 民国(1912–1949)
- 1927年武汉是中共中央机关驻地。
- 1927,1937年武汉两次作为国民政府临时首都。
- 黎元洪,民国第一任副总统、第二任大总统。字宋卿,故后有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。因是武汉黄陂人,又称”黎黄陂“,现有”黎黄陂路“。
- 1894年,甲午中日战争期间,黎元洪是北洋舰队“广甲”舰上的一名五品二管轮军官。
- 1896年,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,黎元洪响应张之洞号召,回到武汉,在湖北枪炮厂(即后来的汉阳兵工厂)负责监制枪炮。
- 中国
- 公元2025年,武汉作为春晚分会场,楚人图腾凤凰、虎座鸟架鼓、黄鹤楼、楚乐、编钟、古琴、汉锣、汉绣、长江、横渡长江博物馆、武汉长江大桥、武汉大学等一系列武汉和楚人的文化符号在除夕之夜上演,展现了楚天大地的英雄气概。
4. 武汉的宗教文化
道
- 长春观,始建于元代,得名自丘处机,王重阳的弟子之一,全真七子之一,1310年被加封为“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”,后世称为“长春真人”,长春观正是丘处机的门徒为纪念丘处机所建。
儒
- 问津书院,因《论语》中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途中发生的“子路问津” 典故而得名。
- 鲁哀公六年,孔子自从蔡国出发,前往楚国都城郢(今湖北江陵),途径邾城( 今湖北武汉新洲区) ,为匡人所围困,孔子使子路问津。
- 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,汉高祖刘邦之孙,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此设私学,建孔庙。
-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黄州当刺史,扩建孔子庙。
- 南宋朱熹晚年,在此讲学。
- 自宋至清,书院共产生387名进士,是孕育元、明、清三朝鄂东文人的摇篮。
从明朝万历年间到光绪31年(1905年),问津书院多次修缮《问津院志》,目前书已出版,ISBN 9787558239885,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。
佛
- 归元寺,始建于1659年。寺名出自佛经《楞严经》“归元无二路,方便有多门”。归元,超出生灭之界,还归于真寂本源。
- 宝通寺,南北朝刘宋始建,历代发展过程中多有皇族支持,因此是皇家寺院。比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朱元璋封其子朱桢到武昌当楚王,在建造楚王宫的同时重修宝通寺。楚王经营武昌城270余年,其中多次修葺完善寺庙。
- 古德寺,1877年隆希法师修建了古德寺的前身,据说他曾在海外广泛游历,所以今天看到的古德寺具有显著的欧亚建筑风格。1909年将寺庙传给昌宏法师,其后进行扩建。
- 莲溪寺,始建于元末明初,屡毁屡建。
除此之外,武汉有武昌佛学院,以佛学为基本学科的汉语系全日制高等佛教院校,太虚大师于1922年用现代教育方式创办的第一所最为正规、最具影响的佛学高等学府。男众部设在武昌宝通寺,尼众部设在武昌莲溪寺。
5. 武汉的教育
- 武汉大学,珞珈山
- 华中科技大学,喻家山
-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, 南望山
- 武汉理工大学,马房山
- 华中农业大学,狮子山
- 华中师范大学,桂子山
-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
- 武汉音乐学院,中国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之一。
- 武汉体育学院,国家体育总局与省共建的5所高校之一。
- 湖北美术学院,前身是1920年的武昌美术学校。
- 中南民族大学。
- 武昌佛学院,始建于1922年。
武汉市共计约有本科46,大专37,总学生人数高达130万。军校也有若干所,像电磁炮之神马伟明院士所在的海军工程大学,以及空军预警学院,火箭军指挥学院等等。
6. 武汉的医疗
根据复旦医学管理研究所每年发布的数据,前十有华科同济和华科协和,在榜的还有武大中南、武大人民、武大口腔等等。
7. 武汉的体育
- 武汉马拉松,有口皆碑。
- 武汉网球公开赛,级别仅次于四大满贯,是中国级别最高的三大网球赛事之一。
- 周继红,中国首位跳水奥运冠军 ,中国跳水队领队、国际泳联副主席、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。相比之下乒乓球等项目的鸡飞狗跳,周继红领导的跳水队实属优秀。
- 伏明霞,跳水女皇伏明霞。
- ……
8. 武汉的地铁
体验过一些不同城市的地铁,武汉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好的,空间大,不少主题特色主题站设计精美,富有艺术和设计感。
- 武汉地铁共有12条运营线路,总里程约为518公里,共312座车站。
- 2025.1.1似乎暂时排名第七,前面的重庆523,深圳583,第一的北京上海逼近900公里。
- 这是来之不易的成绩,两江四岸,加上大大小小的湖泊,地铁建设成本比平原地区高很多。
9. 从铁路到辛亥革命
- 京汉铁路,原称卢汉铁路,卢沟桥至汉口。也叫平汉铁路(北平到汉口)。始建于1897年,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,全长1214公里,改称京汉铁路。
- 粤汉铁路,从1900年动工,由广州黄沙出发,抵达武昌徐家棚。
- 保路运动
- 武昌起义
- 辛亥革命
10. 江汉路近现代建筑群
B站上有一个建筑爱好者拍摄的视频,非常不错。
11. 武汉的国有企事业单位
- 三峡集团
- 中国信科
- 东风集团
以下都是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,不存在涉密。
- 701,战舰整体设计,网上公开信息显示设计了 054,055,辽宁舰。辽宁舰总设计师担任过701所长。山东舰副总设计师毕业于于华中科技大学,也是福建舰的总建造师。
- 719,核潜艇,网上公开信息显示设计了 094……
-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,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 – 黄旭华先生逝世,享年99岁。人民英雄,永垂不朽。
- 712,动力
- 709,指挥控制
- 717,光电
- 722,通讯
- 长江水利委员会
- 武汉钢铁
- 葛洲坝
- 航天三江
- 中建三局
- 中铁大桥局
- 铁四院,设计了大量的中国铁路、高铁站、桥梁,比如2024年底大家热议的苏沪甬高铁。
- 中南设计院,杭州东站、郑州东站、长沙南站、成都南站、西安北站、厦门北站、昆山南站……
- 中信建筑设计,南宁东站、火神山医院……
- 武汉重型机床
- 武船重工
-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
-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
- 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
-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
- 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
-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
-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
-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
- ……
12. 武汉符号
12.1 黄鹤楼
唐代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,三国223年孙权修筑夏口城,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一座,距今约2000余年。
文化层面的黄鹤楼,已经从崔颢、李白、岳飞等人那里获得了永生。物质层面的黄鹤楼,屡毁屡建。从三国唐宋明的木材,到如今的钢筋水泥,各个时代都在用当时的材料工艺来重建。仅明代黄鹤楼被毁三次,重建三次,修葺二次。
一千年后,一万年后,华夏文明会继续重建黄鹤楼。或许不用那么久?钢筋水泥性能有限,可能三五百年内就会重建。
12.2 长江
待续……
12.3 武汉大学
待续……
12.4 东湖
待续……
13. 关于武汉的一些数据
武汉GDP占全国总GDP的比重
统计了1952年到2024年期间每一年的数据。
- 1968-1978,占比较低。
- 1984-1996,占比最低。
- 1997-2008,占比提高,慢速增长。
- 2009-2013,占比提高,较快增长。
- 2014-2024,占比提高,快速增长。
- 占比最高的是2019年,最近几年和2019年非常接近。
- 现在武汉的GDP占比继续处于高位。
13.1 武汉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
统计了1952年到2023/2024年期间每一年的数据,不包含研究生和博士等。
- 2023年139.3573万。
- 年均86万
- 累计总数量1555.0215万。
- 第一广州,第二郑州,武汉第三且仍在快速增长。
- 算上博士和研究生,数量会更多。
13.2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
统计了2005年到2023/2024年期间每一年的数据。以下是2024年单年数据。
- 上海约18000亿,北京、重庆约14000亿。
- 成都、广州有更多的城市人口(约2000万),大概10000亿。
- 武汉全国第九,和南京、杭州大概同处8000亿区间。
13.3 武汉房地产开发投资额
统计了2005年到2023年期间每一年的数据。以下是累计数据,因为更能反应大趋势。
- 北京、上海约6万亿。
- 重庆5万亿,杭州4万亿。
- 广州、成都3.72万亿。
- 武汉第七,3.69万亿。
- 郑州、深圳、天津、南京约3万亿。
- 西安、长沙、合肥约2万亿。
- 长春1万亿。
- 哈尔滨8700亿。
- 西宁约3000亿。
过高的房地产投不是好事,但过低显然是坏事。
14. 武汉的外国领事馆
数量不多,但都是发达或者重要国家。
-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,武汉市江岸区新华路396号(武汉民生银行大厦)
-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,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1398号环球智慧中心29层
- 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,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新华路218号浦发银行大厦4/19楼
- 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,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路218号浦发银行大厦4/19楼
- 俄罗斯驻武汉总领事馆
15. 武汉的江湖
武汉拥有列入保护目录的湖泊166个,长度5千米以上的河流165条,水库262座,水面总面积2117.6平方公里。湿地总面积1624.61平方公里,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、10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,6个国家湿地公园。
江河
- 长江
- 汉江
- 举水河
- 倒水河
- 滠水河
- 府河
- 金水河
- 东荆河
- ……
湖泊
- 梁子湖,全水域3265平方公里,狭义的梁子湖水面面积约227平方公里。
- 汤逊湖,中国国面积最大的城中湖,47.6平方公里。
- 东湖,中国国面积第二大的城中湖,33平方公里。
- 东湖绿道全长105公里。
- 涨渡湖,水域面积为40平方公里。
- 后官湖,面积为37平方公里左右。
- 木兰湖,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。
- 南湖,面积为7.64平方公里。
- 金银湖
- 墨水湖
- ……
16. 武汉跨长江大桥
- 武汉长江大桥(万里长江第一大桥)
- 武汉长江二桥
- 白沙洲大桥
- 军山长江大桥
- 阳逻长江大桥
- 天兴洲长江大桥
- 二七长江大桥
- 鹦鹉洲长江大桥
- 黄家湖长江大桥
- 杨泗港长江大桥
- 青山长江大桥
- ……
17. 武汉跨汉江大桥
- 江汉桥
- 江汉二桥(知音桥)
- 江汉三桥(晴川桥)
- 江汉四桥(月湖桥)
- 江汉五桥(长丰桥)
- 江汉六桥(古田桥)
- 江汉七桥(解放大道—汉阳大道)
- 三官汉江公路大桥
- 四环线汉江大桥
- ……
18. 武汉和花湖机场
虽然花湖机场在鄂州,短期内武汉合并鄂州的几率不大,但毫无疑问花湖机场和武汉具有重要联系。从2013年顺丰的最初构想到2022年开通国际航线,再到2024年的货运航班前三,蓝图按照现实推进,而且具备进一步的成长空间和战略意义。
19. 武汉和岳飞
1135年33岁的岳飞封爵武昌郡开国公,1169年追谥武穆,1211年追封为鄂王。
岳飞(1103年3月24日—1142年1月27日),从1134年到1142,岳家军的大本营在武昌,期间四次北伐、三次驰援淮西。
北伐对象主要是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刘豫和金军组成的联合势力,刘豫原本是北宋官员,进士及第,后投降于金,在今天河北大名县僭越称帝。统辖范围是黄河以南的北宋故地,大概是如今的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的部分地区。1130-1137,伪齐只存活七年便灭亡。
第四次北伐,是最后也是是规模最大的一次,1140年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(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),但是宋高宗赵构要求岳飞班师回杭州,于此第四次北伐失败。
回到杭州后,宋朝为了扫清向金人议和的障碍,先后解除了岳飞、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,然后向金乞和。
1142年1月27日岳飞遇害。1234年金朝覆亡。1279年南宋灭亡。1368年元朝灭亡。
岳飞和南宋的遭遇,会为熟读二十四史的人提供帮助。
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
岳飞〔宋代〕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想当年、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
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,风尘恶。
兵安在?膏锋锷。民安在?填沟壑。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
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20. 武汉和张之洞
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,1837.9.2-1909.10.4,1863年进士,字孝达,一字香涛,号香岩,又号壶公、无竞居士,晚年自号抱冰。
1867 – 1873年任湖北学政,约30岁 – 36岁,6年。学政即是负责湖北教育方面的工作。
1889 – 1907年任湖广总督,约52岁 – 70岁,约18年。先后开办汉阳铁厂、湖北兵工厂、湖北织布局、湖北缫丝局等重轻工业企业,并筹办卢汉铁路。主持修筑的武昌南北长堤和汉口后湖长堤排除水患,划定了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与今天的武汉市相近的城市规模,同时支持武汉民族工业,为武汉自近代以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
- 1869年,张之洞创建经心书院。
- 1889年,张之洞提议修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。
- 1890年,张之洞创办两湖书院。
- 湘、鄂两省茶商提供了资金支持,两湖书院招生240名。湖北籍100名,湖南籍100名,商籍40名
- 1898年黄兴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,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。
- 两湖书院培养出了唐才常、黄兴、王葆心、张知本、张继煦、李步青、李书城、陈英才等近百名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人才。
- 1890年,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,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。
- 1890年,张之洞创办汉阳枪炮厂。
- 1892年,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。
- 1893年,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。
- 1898年,张之洞创办湖北农务学堂、湖北工艺学堂
- 1896年,张之洞按照德国制式改造湖北旧军为新式陆军,创办湖北武备学堂。
- 1896年,张之洞依上谕修筑粤汉铁路。
- ……
清政府完全无法负担修建粤汉铁路、京汉铁路所需的资金,最终在外资、民族资产阶级、各种商人、铁路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通车。
教育带来思想解放,工业带来物质基础,汉阳枪炮厂带来新式武器,粤汉、京汉铁路来利益。或许张之洞就是想让后来者用他创办的学堂和兵工厂,去保卫铁路,争取民族利益。铁路利润必然被人所觊觎,所以保路运动是必然的,武昌起义是偶然中的必然。武昌起义中新军使用的武器刚好是汉阳造步枪。
21. 武汉和革命事业
武昌起义
1911年10月10日,辛亥革命的开端。
中共中央机关驻地
武汉是新中国建立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之一。1926年底至1927年夏,大革命中心移师武汉,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武汉,将中共中央秘书厅设于汉口四民街61、62号(今胜利街165-169号)。如今有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。
武昌毛主席旧居纪念馆
如今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,1926年12月至1927年8月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,期间深入农村实践调查,探讨农民运动出路,妻子杨开慧负责对这些资料进行选择和整理,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” 即出自这段时期所作的文章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。
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
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,会址原为1918年创办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,现为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20号。
其背景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组建的资产阶级、国外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势力联合体,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,大肆屠杀革命群众。在这种重大转变的危机时刻,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八七会议
因为五大并没有找到出路,三个月后的1927年8月7日,在如今的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特殊召开了紧急会议。八七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,在时局动乱、组织涣散、思想涣散的时候,找到了新的出路。教员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,并提出了著名的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。会议上安排教员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,之后1928年4月28日的井冈山会师,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与此同时,还有南昌起义、广州起义、黄麻起义。
备注:邓小平是八七会议的记录员,邓公原名邓先圣,学名邓希贤,八七会议时为了掩护使用化名邓小平。
董必武
1886年3月5日-1975年4月2日,董必武先生是湖北红安人,不是武汉人,但是是是武汉和中国辉煌事业的重要亲历者。
- 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。
- 1920年秋,董必武同志与陈潭秋等同志创建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。
- 1921年七八月间,董必武参加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13个创始人之一。
- 1927年,参加武汉举办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- 1928年,参加武汉举办的八七会议。
- 之后的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新中国建设过程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22. 武汉的就业
在讨论武汉就业问题前,我们首先需要对中国的大学数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。以下是2023年的大概数据。
- 2023年全国高考人数 :约1291万人
- 985高校录取人数 :约20万人(录取率约1.5%)
- 211高校录取人数 :约56万人(录取率约4.3%)
- 普通本科录取人数 :约450万人(录取率约34.8%)
- 大专录取人数 :约500万人(录取率约38.7%)
- 未读大学人数 :约315万人(约24.4%)
武汉就业的核心难题是对于占比超过70%的普通学历人群非常不友好,普通本科或者大专去北上广深可能找到一两万、甚至更高月薪的岗位,在武汉有很可能五六千以内,尤其是普通学历的的文科专业,可能还不如那些做小生意、做装修、干体力活的没读过大学的人。
武汉对于优质高学历人群相对友好,尤其工科专业。虽然相较于北上广深可能有差距,七折或者八折,但是考虑到物价、房价、通勤等综合因素,某些时候具有优势。
毫无疑问武汉的工作机会和珠三角、长三角、北京比起来,要少很多。武汉的就业市场很难吸纳武汉每年生产的100多万毕业生,北上、南下、东出是很正常的事情。但如果想在武汉就业,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,甚至比你想象中可能要稍好一些,只是这需要提前规划和细心观察。
- 无论什么层次的大学,不要读电子商务、市场营销、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如梦幻泡影的专业。
- 虚幻类专业建议先去北上广深,受益于民营经济发达,可以快速进入产品经理、采购、运营、订单管理这种辅助性质的岗位,但是在武汉很难。
- 如果有志于武汉的国企、央企、选调、警校、铁路、医院、公务员、老师、医生等体制内岗位,应该从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就着手规划。
- ……
以下是部分参考信息
- 华中科技大学,在光谷开公司做光通信相关,年利润可能30 – 200万,感觉发出的年终奖总额大概30 – 40万。
- 武汉理工大学,本来是计算机专业,实在缺乏兴趣、学不下去,转到金融,普通家庭,同时还有七校联盟时代的另一所学校的学位,毕业后就职于武汉某金融保险相关公司,月薪3000。武理当然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,这里不展开了。
-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,物流管理专业,在深圳转行PHP,月薪8000,回武汉做Java,7000左右,单休。
- 中专,会计专业,在上面华科同学的公司工作,月薪8000-9000,双休。
- ……
23. 武汉的缺点
23.1 民营经济不足
武汉的最大缺点是民营经济发展严重不足,这是个极其复杂的论题,这里浅尝解读一二。
从晚清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、汉阳钢铁厂,到后来的武汉钢铁,东风汽车,再到如今的长江存储和光谷,其背后的主导者都来自于行政力量。武汉的国营产业,不仅仅只是一种惯性和路径依赖,更像是一种传统。
国企、央企、大学、研究所、省属企业、校办企业掌控了武汉大量资源。民营创业者自知有大山在前,与跨过这座山的难度相比,不如寄生或融入大山。
说到这里,不由得想起一段经历,某一年从长江上游去下游,记忆非常深刻,因为当时只能买到动车无座票,但是进入车厢后发现刚好多出一个空座,并且从始至终都没有乘客上来寻找这个座位,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好的一样。
重点来了,邻座是武汉人,应该是烽火通信的员工,他和另外一个同事从武汉出差到上海,以手机为起点,我们聊到了华为、路由器、通信设备、电子产业。我永远无法忘记他说的一句话,大意是“手机我们能做,华为能做的很多产品,我们也能做,有些技术还更好……”。
他脸上不忿、惋惜、落寞、无能为力的情绪和表情交织在一起,现在想起来都有点令人动容。
那时是二零一几年,Mate 6 或者 7的年代,那时华为的Mate 品牌远没有今天的统治力。而烽火通信,如今的央企中国信科的核心成员之一,往前追溯到武汉邮科院,国家原邮电部的二大直属研究院之一,中国光通信发源地。早年有传言华为直接拿烽火产品贴牌销售,不知真假。但大量的邮科院人才流动到华为,这个是属实的。
回到今天,华为早已无人不知,无论你喜不喜欢,他都会在中国科技史甚至是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印记。而烽火通信融入到央企中国信科,背后的光通信产业也在光谷发芽开花。华为大赢,但烽火也不算输,只是赢得远不如华为多。
回到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,很多人包括我自己,都认为原因之一是国企占据过多空间,导致民企发展受限。但是如果将某些资源投资或者让利给民企,会有收益吗? 民企在全国或者全球层面,能否形成竞争力?
国企民企双赢>国企单赢 ≥ 民企单赢 >国企民企双输
待续……
但是除了国企占据过多空间之外,包括武汉在内的内陆城市民营经济发展不佳,有着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。改革开放不是一句口号,其背后包含大量经过精心设计的政策支持。先确定4个经济特区,后来扩大到14个沿海城市,国家意志优先发展这18个城市。
怎么个“优先”法?这就不得不说到税收政策,通过”税收洼地”形成”投资高地”。你是一个企业主,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前提下,你的公司开在深圳比在武汉会得到更高的实际利润。有数据显示1985-2000年沿海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持续超过85%。
政策领域 | 沿海城市(2000年前) | 中部城市同期政策 |
---|---|---|
企业所得税 | 特区15%,开发区24% | 法定税率33% |
外资准入 | 负面清单管理,允许独资 | 限制类目较多,合资为主 |
关税政策 | 保税区进口设备、原材料免税 | 无特殊政策 |
出口退税 | 优先试点”免抵退”,退税周期15天 | 传统先征后退,周期60天以上 |
…… |
再者沿海城市具有港口优势。想象一下,以前深圳南山蛇口周边有大量工厂,货物装车以后,可能二十分钟就能直达蛇口港,这种效率和成本,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竞争优势。
所以毫无疑问 ”改革开放优先发展沿海“的政策,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,给内陆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但是这种影响有好有坏。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无限放大坏的影响,而对好的影响避而不谈,逃避现实无助于解决问题。
无论如何,当前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,贸易战加速了这个历史进程,中国开始统一大市场建设,税收工具更多用于引导产业升级而非简单的地域倾斜,政策差异逐渐缩小,区位优势、制度创新、技术创新的组合作用更加显现。像中欧班列、花湖货运机场,非常适合高价值、高时效性要求货物的进出口。
那么武汉究竟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发展?我无法给出答案,在目前的年龄段,个人比较推崇的一句话,来自《周易》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
这句话在学界有不同的解释,其中一种比较通俗直接的解读是:“天道运行周而复始,永无止息,君子应效法天道,自立自强;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,君子应增厚美德,容载万物。”
- 无论是遇到洪水这种自然灾害,还是遇到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这种时局下的困境和失落,武汉都要自强不息,积极向上。这和武汉2015年9月推出的宣传片主题,“武汉每天不一样”,是一致的。很多人说武汉“每天都在修路,就像一个大工地”,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的事情,这是一种“天行健”。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最坏的事情是“几十年城市每天都一样”的沉寂萧条,犹如星球的“坍塌和消亡”。
- 一个好的城市,要像大地柔顺而广阔,能够承载万物,可以包容和承载各种各样的人和事。你承载的东西足够多,才会有更多的排列组合,涌现出更多的可能性,具有更大的创造力。就像围棋远比五子棋有更高的复杂度和更深的算力需求。神农架远比你家里的鱼缸具有更宏大的生态系统。
说一千道一万,最终回归到“人”。
第一个非常重要的“人”,是武汉所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。得益于100年前张之洞大力办学,也得益于上文提到的武汉和湖北在中国复兴进程中的卓越贡献,以及湖北普遍重视子女教育,武汉已经拥有丰厚的高校和人力资源,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优势。但武汉因为身在其中有时候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这种资源的稀缺性,已得到的有恃无恐,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,毫无疑问这是需要改进的。
第二个非常重要的“人”,是武汉相关的官员,制度上已经有很多指标来评估他们,我相信他们绝大部分都有动力来促进城市的发展,体现自己的政绩,以实现自己的追求。其中有很多优秀的、有益于武汉发展的人物,比如阮成发、刘志军、朱九思等等,值得大家铭记。但是难免可能会有一些不那么好的,这种时候如何处理非常考验智慧。
第三个非常重要的“人”是武汉的市民,或许不仅是市民,而应该具有更广的范围。大家有义务维护一个好的环境,并且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。我不是说类似遇到歹徒持凶器行凶这种事情时要挺身而出,也不是遇到有人落水时立即跟跳救人,而是看到有人在梅花树和樱花树上摇摇晃晃,甚至折断枝条的时候,你或许可以以一种友善、礼貌、不高高在上、不指责的方式去尝试沟通。
23.2 城市建设较为粗糙
得益于长江和汉江,武汉的城市框架已经是非常优秀,大江大河大湖是天然的优势。但某些地方的建设规划和城市细节非常粗糙,无法体现出品质和美感,很多湖、河、公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管理,还好以后有完善和改进的余地。
23.3 气候炎热
从体感角度,长江流域的大城市都不太宜居。
春秋舒适,冬天冷但可能有雪景再加上制暖设备其实还行,主要是夏天难熬。重庆、南昌、长沙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等,都是火炉城市的候选人。
24. 关于武汉的诗词
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
李白〔唐代〕
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
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
水调歌头·游泳
教员
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。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
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,今日得宽馀。
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!
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。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
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
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。
菩萨蛮·黄鹤楼
教员
茫茫九派流中国,沉沉一线穿南北。
烟雨莽苍苍,龟蛇锁大江。
黄鹤知何去?剩有游人处。
把酒酹滔滔,心潮逐浪高!
李白
一忝青云客,三登黄鹤楼。
顾惭祢处士,虚对鹦鹉洲。
《唐多令·芦叶满汀洲》
刘过〔宋代〕
芦叶满汀洲,寒沙带浅流。二十年重过南楼。
柳下系船犹未稳,能几日,又中秋。
黄鹤断矶头,故人今在否?旧江山浑是新愁。
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
这两年比较火、深受文青喜欢的 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”,并不是一种小资、文艺范之作。作者刘过,四次应举不中,终身布衣,但是文学上有所成就,与辛弃疾、陆游等人交情不错。
在首词的背景里,岳飞早已去世,南宋首相韩侂胄主张抗金,抗战派辛弃疾、陆游等非常支持。但是1207年,韩侂胄被投降派联和势力暗杀,1207年辛弃疾去世,1210年陆游去世。
武昌是当时的战争前线,南宋又命途多舛,这种时局下,作者再次来到黄鹤楼蛇山,更多的是一种感时伤世、国仇家恨、壮志未酬的沉郁喟叹。
《黄鹤楼》
崔颢〔唐代〕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在学校学习这首诗时,只觉得易记好背,余味悠长,使用了对偶、叠词等修辞手法等等。如今读起来,发现这是一首生机之诗。白云黄鹤,飘来一丝道家仙意,白云、阳光、长江、汉江、树木,芳草,孕育着一种生机。
- 昔人,西汉《列仙传》里记载的仙人,陵阳子明。
- 白云,高远神秘。
- 黄鹤,道家意象。
- 一去不复返,无限的空间。
- 千载空悠悠,无限的时间。
- 晴川,阳光照耀下的汉江。
- 汉阳树,生长在汉水之北的树。
- 芳草,繁荣昌盛的草。
- 鹦鹉洲,长江中的陆地。
- 乡关,故乡
- 愁,乡愁
诗中有土,有水,有木,有仙,有乡愁。
25. 武汉映像





26. 最后的轻语
“我们承认离期望有差距,知道城市竞争很激烈,但是仍然我觉得我们做得挺好,只是有人喜欢拿我们跟京海比,问武汉为什么不如他们,你们武汉这么好,为什么我周围的人不喜欢,昨天就有个朋友说武汉这里不好,那里有问题。你们武汉是不是又吹牛了?”
“我想说的是,京师直隶很厉害,沿海港口也很厉害,但是武汉有自己的光辉。”
“我自己心里也会和世界上优秀的城市对比,知道有差距,愿意承认他们是标杆,会不断地拆解学习他们的优点,促使自己更好的进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