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
1.从中山大学到华南理工
前几天写了写了一篇关于广东经济和中山大学之间反差的一篇文章,从后台可以看到很多人尤其是广东人都非常感兴趣。今天我们接着聊广东的第二所985 ── 华南理工大学。
2.华南理工大学,历史上地位如何?
在谈现状之前,我们先回顾下华南理工的历史,这里忽略复杂的细节,直接把握一个重点信息:华南理工是四大工学院之一。
1952年院系调整后,为了工业建设需要,国家着重调拨组建了八大工学院,其中教育部直属的有四所重点工学院,即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著名重点工学院,分别为大连工学院(现大连理工大学)、南京工学院(现东南大学)、华南工学院(现华南理工大学)、华中工学院(现华中科技大学)。
我们继续寻找关键信息,华南工学院成立初的实力如何,当时聚集了哪些力量? 当时的中山大学工学院、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、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、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,会同湖南大学、广西大学、南昌大学、武汉交通学院(后并入武汉大学)、武昌中华大学、武汉大学等六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华南工学院。
可以看到至少在1952年前后,华南理工的定位和实力还是相当不错,汇集了当时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广西、广东自己等中南大区里最为优秀的工科力量。
3.华南理工大学,现状怎么样?
3.1 四大主流排行榜排名
在中国内地排名 | 全球排名 | 关键指标表现与说明 | |
---|---|---|---|
QS(英国) | 28-30 | 第385位 | 工程学科表现突出,但国际师生比例和学术声誉权重拖累综合排名 |
泰晤士THE(英国) | 23 | 251-300名区间 | 科研影响力(引用指标)较强,但教学环境和产业收入指标较弱 |
U.S. News(美国) | 18 | 第187位 | 工程学全球第4、材料科学全球第12,产学研转化能力卓越 |
软科(中国) | 31 | – |
我们取平均值:第25名。之前在中山大学那篇文章里,从后台看到有些评论说 ”排名不重要,就业好才是重点“。
对于这种言论,我首先表示非常理解,咱们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”实用主义“,但是我仍然觉得有点像”鸵鸟心态“和”挽尊行为“,四大主流排行榜来自于三个不同国家,各有各自的评估标准和侧重点,人家没必要故意地打压你。我们不如敞亮点,接受数据和正视现状,是发生改善的前提。
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学科评估,很容易发现两个问题:第一,A类学科总量偏少。第二,A类学科不太符合当前国家和市场需求,错过了新工科风口期,建筑土木在如今是下水道,管理学热度逐渐下降。像华科的光学、医学、电气、计算机,东南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才是当前局势下的大热门。
3.2 A类学科
一级学科名称 | 评估结果 | |
1 | 轻工技术与工程 | A+ |
2 | 化学工程与技术 | A- |
3 | 环境科学与工程 | A- |
4 | 建筑学 | A- |
5 | 管理科学与工程 | A- |
6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A- |
7 | 机械工程 | A- |
8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 A- |
华中科技大学 | 一级学科名称 | 评估结果 |
1 | 光学工程 | A+ |
2 |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| A+ |
3 | 机械工程 | A+ |
4 | 生物医学工程 | A+ |
5 | 电气工程 | A |
6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 A |
7 | 新闻传播学 | A |
8 |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| A- |
9 | 物理学 | A- |
10 | 控制科学与工程 | A- |
11 | 生物学 | A- |
12 | 公共管理 | A- |
13 | 工商管理 | A- |
14 | 临床医学 | A- |
东南大学 | 一级学科名称 | 评估结果 |
1 | 艺术学理论 | A+ |
2 | 建筑学 | A+ |
3 | 土木工程 | A+ |
4 | 生物医学工程 | A+ |
5 | 交通运输工程 | A+ |
6 | 电子科学与技术 | A |
7 | 城乡规划学 | A- |
8 | 风景园林学 | A- |
9 | 控制科学与工程 | A- |
10 | 管理科学与工程 | A- |
11 | 仪器科学与技术 | A- |
12 | 信息与通信工程 | A- |
大连理工大学 | 一级学科名称 | 评估结果 |
1 | 机械工程 | A |
2 | 化学工程与技术 | A |
3 | 环境科学与工程 | A- |
4 | 管理科学与工程 | A- |
5 | 力学 | A- |
6 | 土木工程 | A- |
7 | 工商管理 | A- |
4.为什么在四大工学院中落伍了?
之前讲到,华南工学院成立成立之初,定位和实力还是相当不错,汇集了当时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广西、广东自己等中南大区里最为优秀的工科力量。
从1952到2025, 这73年时间的发展明显是不如预期,甚至可以说比较令人失望。
我最反感的是很多人喜欢找借口,比如说”华南理工创业氛围浓“,”老师和学生忙着搞横向项目赚钱,不重视学术科研“,”毕业后好找工作“。诸如此类的理由实在太多了,不一一列举。但是,难道其他985的学生不创业?别人不拉经费、不做横向项目?只有你们好找工作?
另外一种偶尔常见的论调是:”我认识学校里的某学院某专业的老师,治学非常认真,能力突出,交流问题时非常真诚,遇到的学生很努力,因此这个学校非常好“。这毫无疑问是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,每个985都有好老师和努力的学生,这不是核心竞争力。
4.1 52年院系调整的影响?
这一点肯定说不过去,华南理工是受益者。
4.2 经费?
2025年120多亿,排名在20左右。这相对于连续35年GDP第一的广东省而言,是有些偏少的,这确实是一个因素。可以看得出广东的经费还是流向中山大学比较多,中大2025年200多亿,第4-6的经费排名。
4.3 广东的大学”务实“,不看重”虚名“?
不知道他们是真的在标榜自己的务实还是作为挽尊的话术。如果是前者,建议看一下上海,上海投资大笔钱,选用大量的上海演员,通过电视剧《繁花》来宣传上海。
”名“不是个贬义词,
4.4 岭南地区对教育不够重视?
相比于湖北湖南、江浙、甚至川渝,广东人对教育不够重视。这是一种基于历史、传统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群众性心理。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,广东偏居一隅,远离中原王朝,对科举那些没那么上心。
很多广东人父母认为”不一定非得读书,以后做点小生意过日子也还行,能赚到钱才是硬道理“的观点。在当前这个极度内卷、甚至导致某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时代,这种想法可能也没错,他们的孩子以后可能是一个肠粉店老板,平平凡凡过完一生。但是犯事必有两面性,你得到一些东西,必然会失去另一些东西。
有些人可能会反问: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广东人的现象,广东各个大学里的领导都是高学历研究生、博士,难道他们不重视教育?取其上者得其中,取其中者得其下,取其下者,无所取焉。
对此我还想想说的是:每一个省份都是一个生态系统,只有当生态系统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时,会有更大的概率涌现出创造性的、天才性的关键性人物和事件。
就像中国古代重视诗歌和书法,所以诞生了李白、杜甫、王羲之、颜真卿等等。同样地,南美重视足球,所以巴西有贝利,阿根廷有马拉多纳。
4.5 华南理工自己有问题吗?
和中山大学一样,在广东省这么一个有华为,比亚迪,大疆这些先进制造业的地方,必定对工科需求极大,但是中山大学一个都没。贸易战以来大火的芯片、半导体、EDA、人工智能等这些行业,华南理工也作为不大。
我知道华南理工的计算机专业好,分数高,但主要因素是因为背靠大湾区、好就业。
一级学科名称 | 评估结果 | |
1 | 轻工技术与工程 | A+ |
2 | 化学工程与技术 | A- |
3 | 环境科学与工程 | A- |
4 | 建筑学 | A- |
5 | 管理科学与工程 | A- |
6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A- |
7 | 机械工程 | A- |
8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 A- |
4.6 广东、广州、深圳步调不一致?
刚刚讲到华南理工大学,2025年120多亿,排名在20左右,这相对于连续35年GDP第一的广东省而言,是偏少的。除了经费,其他很多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。
广东或者广州的资源更多流向了中山大学。
而深圳随着经济上的特殊地位,在教育上随之有了更高的追求,一方面希望打造”深圳市自己的高等学府“,另一方面在大量引进国内的985和香港的大学。
我不是批评深圳,更不是在制造城市纷争,所有人和城市都有追求自己向上发展的权利。我想说的是华南理工,华南理工作为广东的两所985之一,应该是有更好的机会去借助深圳来发展自己,而非仅仅只把深圳当作一个毕业生的就业地。
4.7 为什么广东的教育项目, 很多倾向于外地大学?
学校名称 | 所在地 | 状态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 | 深圳 | 已招生 | 2014年成立,覆盖本科至博士教育 |
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 | 广州 | 已招生 | 2022年开学,聚焦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等新兴领域 |
香港城市大学(东莞) | 东莞 | 在建(预计2026) | 总投资26亿,重点发展计算机科学、先进制造 |
北京师范大学-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| 珠海 | 已招生 | 2005年成立,涵盖文理多学科 |
香港理工大学(佛山) | 佛山 | 规划中 | 拟建科研与产业融合校区,投资307亿元 |
香港都会大学(肇庆) | 肇庆 | 规划中 | 推进大湾区西部高等教育合作 |
香港大学(深圳) | 深圳 | 合作项目 | 已设立深圳医院及创新平台,拓展校区在规划中 |
澳门高校在粤合作机构
学校名称 | 所在地 | 状态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澳门大学(横琴) | 珠海横琴 | 已运营 | 产学研示范基地,获横琴免租1万㎡载体及1亿元资金支持 |
澳门科技大学(中山) | 中山 | 规划中 | 拟建研究生院,逐步拓展本科教育 |
内地其他地区高校在粤合作机构
学校名称 | 所在地 | 状态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| 深圳 | 已招生 | 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合办,覆盖本科至博士 |
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| 汕头 | 已招生 | 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,聚焦工程技术领域 |
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| 深圳 | 在建(部分招生) | 中科院与深圳合建,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 |
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| 珠海 | 已招生 | 含中外合作项目 |
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 | 佛山 | 规划中 | 服务佛山制造业升级 |
北京外国语大学佛山研究生院 | 佛山 | 规划中 | 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 |
首先得我们不能过于狭隘和短视,这些项目肯定能提升整个广东的教育水平和人力素质,而且毫无疑问的是,投入到这些项目里的资源,肯定比投到房地产这种行业里面去要好很多。
但是,对于将广东作为心灵故乡的一些人而言,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:为什么不建立一些和自己情感相依的大学呢?
父母是你的至亲,妻子或者丈夫是陪你共度一生的人,子女和你血肉相连。但唯有你自己,才是你自己。
就像北京大学之于北京,武汉大学之于武汉,南京大学之于南京。大家都能想到广州有中山大学,但是这远远不够。
杭州在追逐西湖大学,杭州还在筹建钱塘大学,宁波在尝试宁波东方理工大学。
湖北有长江大学,虽然他只是所双非,但是已经占据了长江的印象和记忆。郑州都知道要筹建黄河大学。为什么广东没有“珠江大学”?
北理莫斯科很好,广东以色列理工也不错,但这些是别人的,或者说是共有的,和你自己的是有区别的。
这方面,深圳做的很好。不仅仅寻求外部合作,更实在追求自己的教育事业。相比之下,广东的其他城市则缺少这种寻求自己教育发展的驱动力。